小女读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应当算在不错的那一族里面。这也曾经让我为之骄傲过一阵子。特别是语文学科,大概从三年级开始就不断有老师夸她作文写得好,天生是块写作文材料。她的作文也因之常在班上被引为范文,使老师有滋有味地高声朗诵过。应该说,女儿是带着灿烂的笑脸走进作文的天地的。
然而,到了五、六年级以后,随着语文教学程度的加深,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原先颇喜欢作文的小女,逐渐变得不大喜欢写作文。起先是对家里一大堆各式各样的作文指导与训练书籍不感兴趣;然后是对老师布置的作文写得敷衍草率;最后竟然是拿到作文题不知下笔,只是一个劲地问我:“写什么呢?”对女儿的这种变化,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研究起她的作文来。阅读完女儿自进入六年级以来所写的全部作文,回头再看看已经显得十分疲惫的女儿,我忽然感到,当今的孩子作文写什么这个本来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在倒真的可能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坦率地讲,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都是事先由老师命题。而老师命题的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思维状态下所出的作文题目出发点并不是在学生身上,所以要么太抽象,要么又太琐碎,或者干脆远离儿童们的生活实际,不是让他们写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做。特别是不利于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些雷同的、缺少创意的、程式化了的作文题下面,孩子们又能够写些什么呢?于是他们的作文充满了假话套话,给人的感觉则是面目一律。
起先,我还以为这是自己女儿的个别现象。可是,当我应邀参加了武汉市楚才怀中小学生作文比赛阅卷工作以后,这种感受开始被放大了。我翻阅了几百份小学生作文,看到的是一群群孩子陷入了同样可悲的境地。从他们笔下流出的文字中所反映出的思维的僵化,想象的贫乏,生活的狭窄与封闭,文字结构的八股化真让人难以想象,如果说得严重一点,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在孩子们看来,生活中存在的唯一压力便是考试,便是升学。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压力存在了。在这个压力面前,生活的灵性没有了,生活的趣味也没有了。本应生动的、广阔的、丰富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被浓缩被禁锢到了这个狭窄的范式之中,其中的无奈真叫人伤感。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各界曾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发过不少的议论,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弊端给予了殷切的批评。我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超过了我们原来的估计,就作文而言,时下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们生活面的狭窄,以致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或怎么写。面对此情此景,是不是真该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作文教学究竟走向何方的问题。我对小学作文教学没有深入研究过,其中的道道自然说不出多少。但经验告诉我,一个人的文章应该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流露,是需要用他自己的脑子、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笔来写就。或者说,是需要一点创造精神和想象力的。而这些,又恰恰是今天的孩子们最为缺乏的。如果我们仅仅是在教孩子们一些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而忽视了让他们面向生活,启动真情,勇敢想象和探索,那么本应充满人性之美、生活之美、最具趣味的写作教学就会成为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和应试训练。孩子们就会成为一群只会索然无味地堆砌方块字的考试机器。而这些与我们语言教育的初衷显然是大相违背的。